【www.0477edu.com--热点资讯】
教学目标:
乞巧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嫦 娥学习目标
1.认识烛、晓2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乞巧
一、导入
1、从民间小吃巧食说开
师出示巧食,笑侃:这个大家总不陌生吧!呵,馋嘴小猫都咽口水了。谁能响亮地告诉大伙儿,这种饼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时候吃的。
板书:巧食 七月初七
师:是呀,七月初七外婆给孙子孙女们送巧食饼是我们温州的传统。你们在吃着香喷喷的巧食饼时,有没有产生过什么疑问吗?
A、这种饼为什么叫巧食。
B、又为什么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吃呢?
师引发阅读期待:大家说了很多,七月初七古时又称七夕,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乞巧。
板书:乞巧
请大家读题。
二.初读感知
1.师简介诗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林杰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除此以外,他更是精通书法和棋艺。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注意读准诗句中的两个生字。
2.指名读。
3.正音识字: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小组合作解诗意
师:独而无学友,则孤陋而寡闻。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诗句是什么意思。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的
出来解决!五分钟够吗?开始吧!(学生讨论)
5、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
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结合说诗意时大致理解,不求精确,一步到位,因为以下教学时还有出现。
(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2、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学生互相释疑。
三.结合传说,细读品味
1.师:读着这首诗,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一个美丽的传说。(牛郎织女)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呢?请生讲故事。
2、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书上插图描绘的正是这般情景。在星空下,想象着碧霄之上的种种,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学生自由回答)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
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
5、反馈。
a、你如何感受到人很多呢?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难怪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四、熟读成诵,升华体验。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那么课前提出的我们温州地区为何在七月初七那天要给小孩儿吃巧食的问题,想必现在大家又有了新的说法。谁能结合本课所学来说说看。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去收集一些,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吧!
嫦 娥
一.谈话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诗人林杰感受了古代人们在七夕时乞巧的盛况,这节课我们要读的是另一首有关嫦娥奔月这个传说的诗歌。
板书:嫦娥
二.阅读准备
提供《嫦娥奔月》的短文阅读。
谈阅读体会
引发想象:奔月后的嫦娥对人间有着无穷尽的思念,久居深宫的她又有着怎样的一翻心境呢?诗人李商隐望着皎洁的月亮想象着
三.读诗感受
1.生自由读通诗文。
2.指名读,正音(屏风重点正音)
3.小组合作借助插图注解说大意
4.全班交流
(1)谁能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再看看插图读读.感受
(2)你能感受到嫦娥的心情吗?孤单?寂寞?无尽的思念?
是哪些词句为你勾勒出什么样的画面。.
(3)预设交流点:
云母屏风---冰冷的石材,精美迤俪的图案。从中引导感受优裕的物质条件下嫦娥内心的孤寂凄凉。
晓星沉---百无聊赖地守侯着星星升起又沉下,无数个不眠夜啊!
悔---这是一种怎样的悔恨啊。将诗和短文联系起来谈谈。
碧海青天----这和上首乞巧中哪个词意是相近的。(碧霄)这词给你一种怎样的联想,从中感受到什么?
5.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6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N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教学反思:
呵呵,这两首古诗我们在阅读考级中都已经学过背诵了,但是还需要孩子们在意义上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我把这作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距离下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突然想到了介绍更多唐代的诗人给孩子们,这两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李商隐和杜牧,孩子很容易和李白、杜甫弄混,所以我就把李杜和小李杜进行了区分和讲解,这样孩子就可以弄清楚他们分别是谁,弄清楚他们生活的朝代等不同,进而进行区分。看过一个特级的故事教学,就是把一个人的古诗挑拣主要的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讲解,同样也可以把具有共同特点的诗人放在一起进行讲解,这样比较共同点、不同点,从横向的角度来学习。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古诗两首- 教案,乞巧,嫦娥,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来源:http://www.0477edu.com/thread-45349-1-1.html